馬三小種植的白楊樹,關鍵字行銷像士兵一樣堅韌挺拔。長城網 張社旗 攝
馬三小坐在地上,手拿鎬頭,邊挖化療飲食坑邊撿出碎石。長城網 劉偉 攝
  你保持了農民的質固態硬碟推薦朴堅強,
  你發揚了軍台北婚禮顧問人的品質優良,
  你傳承了龍的傳固態硬碟優點人之精神,
  你弘揚了民族道義鏗鏘。
  你是金子,放到哪裡都會發光,
  你是雄鷹,不畏狂風暴雨勁翱翔,
  你是太行山上的草,綠化了山山嶺嶺,
  你是山頂上蒼松翠柏,巍然屹立歲月長。
  ——張智
  被病魔奪去雙腿,用雙手和膝蓋支撐“爬行”種樹12年4000餘棵,將一片荒山裝扮得鬱郁蔥蔥……1月2日,本網記者一行驅車來到井陘縣秀林鎮馬峪村,親身探訪這位六旬退伍老兵的傳奇“追夢”歷程。
  汽車在太行山深處穿行,道路兩邊嶙峋的山石觸目可見。經過一路顛簸,到達馬峪村大溝自然村時,路兩邊、溝渠內、山腰上一片片白楊像士兵一樣堅韌挺拔地站立著,記者心想,這一定是馬三小老人種的樹吧。
  果然沒錯,再經過一段碎石坡路,記者來到馬三小老人的家。這是半山腰上三間簡單的連排小屋,外加一個小院子,乾凈整潔,平和安靜。寒風凜冽,馬三小老人拄著雙拐,翹首迎接著記者一行的到來。
  馬三小熱情地招待記者進屋,在觀察與交談中,記者被他的不幸遭遇而痛惜,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被他的崇高理想所贊嘆。
  一生多坎坷 11次進醫院9次手術
  在馬三小64歲的人生中,可謂多災多難。
  20歲參軍的馬三小在福建省某部特務連服役三年多,因在一次支農活動中受感染,得了綠膿感染敗血症,1974年只得退伍。
  回到家鄉,馬三小當過兩年民辦教師,後來在家務農。改革開放後,他做起販賣牲口等小生意,成為村裡第一個萬元戶,家裡買了村裡第一臺電視機。就在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時,病魔也悄然降臨。
  1984年,馬三小敗血症複發,導致右腿患閉塞性脈管炎。由於病情持續惡化,他被迫在1985年5月截掉右肢的下半部分。轉年,左腿出現了同樣的癥狀,為了保住這條腿,整整8年,馬三小一家欠下了20萬元的巨額外債,但左腿病情還是越來越糟。2004年6月,左腿因為同樣的病情截肢。
  病魔纏身的18年裡,馬三小11次進醫院、9次上手術台,飽受病痛摧殘和折磨。
  “最窮時家裡連買一盒火柴的錢都沒有,3個孩子先後輟學。”好強的馬三小幾近崩潰了,他甚至準備好了自己的棺材。
  身殘志堅勇挑家庭重擔
  消沉了一段時間,馬三小醒悟了。
  “當時,為了給我治病,家裡花光了所有積蓄,還借了親戚、朋友很多錢。”200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馬三小從電視上看到,植樹投資小、無風險,是致富的好項目,就決定通過植樹脫貧。
  河北省井陘縣馬裕村內大溝自然村位於太行山下,四周不長樹木,全是荒山,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
  隸屬於縣水利部門的綿右渠,從山腰間引水下來,淌過大溝村。聽說需要找人看護,馬三小主動找上門去,簽訂了10年的合同,負責維護、清理2.5公里長的水渠。他可以在渠道兩旁種樹,收益歸己,不交承包費,水利部門也不用支付看護費用。
  林地有了,再說樹苗。家裡一貧如洗,馬三小四處撿廢品,攢一點錢,就到10公裡外的苗圃買一捆樹苗。當時樹苗便宜,一塊錢一棵,一段時間下來,馬三小用50元買了50棵樹苗。樹苗運回來,如何搬上山又成了問題。馬三小就等村裡放學的孩子們回來,以給孩子們每人買根冰糕為報酬,讓他們幫著把樹苗扛上山。
  馬三小帶上特製的鎬頭、鐵鍬,爬到半山上的水渠旁,敲開石頭,一點一點鑿出樹坑,填上收集來的泥土,把樹苗栽下,然後帶上盛水的器皿,爬到水渠邊灌水,回來澆樹。
  半個月後,第一批栽下的20棵楊樹苗在石頭的縫隙里扎下了根,拖著殘疾身子爬行的馬三小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
  上山靠爬行下山一點點蹭
  那麼作為一個雙腿截肢的殘疾人是怎樣征服大自然,創造奇跡的呢?
  馬三小淡淡地回答記者的疑問,爬著上去,蹭著下來。早上5點開工,太陽落山回家,他就是十幾年如一日,憑藉著在軍營中鍛煉出的堅韌意志,栽下漫山遍野4000棵樹。
  從馬三小家到對面的河灘,需要穿過一道80度的斜坡。到了斜坡下,馬三小隻得取下假肢,一手拿著鎬頭,一手拿著鐵鍬,用手掌撐住整個身體,沿著斜坡爬行。
  事實上,這道斜坡還是馬三小植樹10年裡最好走的一條“路”。
  最遠的一處植樹點距他家1公里多,拄著雙拐的他常常是走一會兒歇一會兒,得花一個半小時。後來有了輪椅,倒是輕省了,可是山路崎嶇,一不留神沒剎住輪椅,就很容易掉到山溝里。
  最難到達的還是半山腰渠梗上的植樹點,因為根本沒有路,到處是石頭,很容易滑倒。 “當兵時的底子幫助了我,我爬山用的是匍匐前進。”馬三小說。
  上山時,靠手和膝蓋用力;下坡時,靠手和屁股撐著慢慢往下挪,艱難和危險可想而知。因為患嚴重的脈管炎,手很容易碰傷,很難愈合,他爬山時必須戴著手套,常常是三天磨壞一副塑膠手套,十天磨壞一副皮手套。兩條殘肢長年在山上爬,被石頭劃得鮮血淋漓,現在都長滿了厚厚的繭子。
  大石頭用鋼釺一點點撬開,碎石頭用手一把一把地刨出,再用鍬一下一下地挖……馬三小一天只能刨出兩三個坑,刨出來的石頭不能再回填,馬三小就從山下有土的地方,一鍬一鍬地“接力”,把土拋到樹坑裡。
  山區澆水困難,為了保證樹苗的成活率,馬三小需要爬到水渠邊一桶桶取水澆灌。每一次取水,他都要先爬到渠堤上,然後用繩子系住水桶,從渠里提水上來。2006年4月的一天,馬三小在取水時突然失去平衡,連人帶桶掉進渠里,所幸當時蓄水只有一米多深,才躲過一劫。
  2007年7月,累了一天的馬三小拄著雙拐回家,因為天色已晚看不清路,他一頭摔到山坡下幾米深的山溝里,因患有閉塞性脈管炎,傷口無法愈合,右手小拇指只能截肢。
  雨季是最難熬的。每次上山,他都要拿上鍬、鎬、拐杖,沒法再帶上雨衣了。一旦下雨,正常人能十幾分鐘就跑下山,他卻得爬上七八十分鐘才能回家,後來,他索性不躲雨了,淋著雨繼續幹活兒。“他坐在泥漿里,渾身都濕透了,還在那兒忙活。”回憶起給馬三小送傘時看到的情景,老伴王雪蕊心疼不已,泣不成聲。
  面對高價誘惑,馬三小卻捨不得賣掉一棵樹
  五年成材,眼見一棵棵樹苗一天天長大,馬三小這種通過植樹發財致富的想法也慢慢發生了轉變。
  這些年,他植樹開闢出16片林地,500多棵樹已成材,最粗的直徑達40多釐米。有人願出20萬元買他的樹。馬三小卻不賣了。他說:“一開始,我種樹是為了發家致富,後來決定一棵不賣,是因為各級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感動了我。我要讓荒山變綠,改善生態環境,這一棵棵白楊,每一棵樹都是我的‘兵’啊……”
  一邊說著,馬三小一邊向我們展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領取證》和《在鄉老複員軍人定期補助金領取證》,他說,每月享受270元優待金、100元農村低保,日子過得去了,自己感到很知足。前幾年,他家房屋破舊漏雨,縣民政部門出資幫助修繕一新,還送來一臺彩電。
  讓馬三小感到開心的是,從2008年起,縣林業局每年免費提供樹苗,許多熱心網民、社會人士及企事業單位也對他進行各種形式的捐助。有網民為他捐贈輪椅,有企業免費為他裝上了價值近萬元的假肢,有志願者專程到山裡來幫他植樹……
  今年2月,一家愛心企業捐資50萬元幫他打了一口深井,出水量每小時50萬立方米。說到這裡,馬三小感動得落淚,他說,人是要感恩的,我種的那些樹將無償捐獻出來,將綠色財富留給子孫後代。
  最後的心愿,打造一片“夕陽林基地”
  堅持種樹,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馬三小堅定地說,作為一名軍人,自己一定會言而有信,絕不會半途而廢。
  34歲兒子的婚事已有著落,現在,馬三小最後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參與義務植樹,為家鄉的植樹造林事業做出貢獻。今年初,他承包村裡20畝地,土地已經平整,準備打造一片“夕陽林基地”,分別為青年人、老年人、共產黨員等開闢空間,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植樹造林的隊伍。
  但是4萬7千元的資金缺口卻愁壞了這位堅強的退伍老兵,半年多來,他一直為這件事奔波勞碌。雖然困難重重,但通過學習十八大報告,馬三小深感責任重大,他說,作為一名中國公民,自己一定要為建設“美麗中國”赴湯蹈火,再所不惜。
  記者手記:
  人的一生中,難免遇到挫折或不幸。只不過,有的人是選擇逃避或寄希望於他人,有的人卻勇於面對,自立自強奮力擺脫困境。他們擺脫的,不僅僅是籠罩其身的憐憫目光,還能獲得高於常人的敬仰與尊重。
  馬三小憑藉著自己的人性光輝,創造出不平凡的傳奇人生。由於妻子多病、孩子幼小,感覺自己是家庭“頂梁柱”的馬三小,不顧雙腿的傷殘與病痛、歷盡艱辛上山植樹,籍以賺錢養家,凸現出一個男人對妻子和孩子、一個公民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但是,眼見樹木漸漸成材,馬三小卻一改初衷,抵擋住誘惑,要把綠色財富留給下一輩,留給子孫後代,留給社會,他說,“這比換取幾個錢重要”。多麼高尚的品格啊,在站立起來自立自強的價格尊嚴之後,馬三小的事跡無疑有了更高層次的升華:作為一個社會的人,對生態保護、綠色環保等社會公益事業做出的無私奉獻!
  馬三小這個平常之人用鮮活的事實告訴我們,不管身處何種環境,你都能夠承擔起為人的義務與責任,不管身份高低與財富眾寡,你都可以盡自己所能為社會作出一份貢獻!
(編輯:SN0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44mlkv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