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2月10號,國家衛生計生委組建以來的第一次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有消息說,公立醫院改革將是國家衛生計生委2014年工作的重點,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將是公立醫院改革當中的重中之重,並且有望在2015年在全國範圍之內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
  今天,中國之聲記者馮會玲專訪了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公立醫院改革組副處長甘戈。他解釋了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性。
  甘戈:在改革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縣級公立醫院作為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龍頭去改革發展既能夠解決農村群眾的看病就醫問題,提升醫療服務的公平普及性,又可以對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積累經驗,基於這些考慮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十二五期間把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
  2012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明確以破除以藥補醫機製為關鍵環節,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國家選擇了311個試點縣,啟動了第一批試點工作,甘戈說,目前試點縣正嘗試從多個方面取得進展。
  甘戈:一是履行政府辦醫職責,全面落實政府對縣級醫院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培養、公共衛生服務以及政策性虧損等等補償政策。二是破除以藥補醫完善補償機制,在試點縣取消了公立醫院藥品加成,醫院減少的收入主要通過增加財政投入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予以補償。三是探索建立保障醫生規範執業的人事分配製度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待遇水平,推行醫務人員的收入與醫療服務的質量難易程度、群眾滿意度等指標掛鉤的收入分配製度。四是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醫院自主經營權,加強績效考核,建立健全對醫院的激勵約束機制。五是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
  甘戈坦言醫改的推進確實極為不易。
  甘戈:醫改是全局性的工作,既涉及到醫葯衛生領域內部的問題,比如醫療衛生資源規劃佈局,就醫秩序、監管體制等,也觸及到經濟社會其他領域的改革。比如編製管理、人事薪酬制度等等。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要註意加強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綜合性,堅持破除以藥補醫、堅持體制機制改革,註意在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同時發揮好市場機制的作用,推動醫改工作的進展。
  縣級醫院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龍頭,縣、鄉、村又是聯繫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紐帶,服務人口達到9億之多,覆蓋面非常大,也因此,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的意義自然也是十分的重大。實際上,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之前,各種問題和矛盾還是比較突出的,比如老百姓反映比較多的醫療服務水平差,包括一些縣級公立醫院承擔著大部分基層醫療服務,但是招收的醫生以及護士可能都是從大醫院先選之後才選的,而且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目前,縣級醫院改革最主要的任務是破除以藥補醫的機制,以此作為關鍵的環節來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的收入,當然主要通俗的理解就是降低藥價緩解看病貴的問題。其實早在2012年左右,甚至於再早一點2011年左右,在全國的300多個縣級的公立醫院就已經展開了試點。
  從2012年6月份開始,吉林省就以長春市為試點,開始了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歷程。在長春市雙陽區醫院住院的宋女士,在醫院住院的20多天時間里,醫院一共對619種藥物進行不加價銷售,這為宋女士一家減輕了不小的經濟負擔。
  宋女士:氧化鈉,現在差價差了五毛七,只是差十塊錢也差挺大事。一種藥就是差十塊錢,我們住半個月的,差了不少錢,這對我們也減輕了不少負擔。
  雙陽區醫院是吉林省首批縣級醫院改革試點單位。在醫院的大廳內,整齊的擺放著藥品零差價銷售公示板,像平日常用的紅黴素、甲硝唑、頭孢、去痛片、鹽水等基本藥物,從進價到銷售價都可以一覽無餘。記者看到,規格為2克的紅黴素眼膏進價與售價都是五毛八,比原售價降幅15%。
  長春市雙陽區醫院院長趙鳳江:降價幅度最高達到28%,最低是15%。同城同價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按照國家要求,吉林省全部42個縣(市)總體上分兩個批次實施。
  吉林省衛生計生委主任隋殿軍:要改革醫保和新農合的支付方式,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和縣級醫療機構的醫療就醫的報銷比例,控制縣外轉診率,要控制在10%以下。改革推行分級醫療責任制,將來我們有一些一般的常見病、多發病就應該在鄉鎮衛生院能夠得到治療的,就不要到大的醫院去。通過這麼方式,儘量把病人留在縣裡。
  對老百姓而言,除了看病貴,看病難也一直是大家關註的焦點問題。2011年9月1號,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院開始推行公立醫院改革,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和15%的藥品加成。2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改革的成效,老百姓最有發言權。有慢性胃炎常來開藥的鄭先生說,藥品加成沒了,藥費的確下降了。
  鄭先生:這幾種藥今天一共花了82塊4,像這三種藥去年最起碼得95塊錢。
  百姓藥費下降,意味著藥品讓利空間變小,而這中間出現的讓利空缺,必須有足夠的資金補貼,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沁陽市人民醫院院長馮國慧說,醫院實行醫葯分開之後,並未出現資金空缺問題,整體運行依然平穩。
  馮國慧:可持續發展,我們現在醫院沒有受到影響,因為零差率的部分政府全補貼了,零差率之後藥品的費用下降了,病人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大概40%左右,藥品使用量減少了,運行的成本有所降低,總體來說我們醫生的收入比去年提高了,醫院的總體的運行質量提高了。
  對於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現在目前存在的困難和推進過程當中應當註意的問題,廣州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廖新波坦言,政府的投入十分重要。
  廖新波:其實現在大家知道的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的問題是在基層裡面的醫療服務的能力不足,導致了在基層的群眾要到大醫院去看病,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只有加強縣級醫院的服務能力,才能夠群眾能夠更方便的看病。
  其實公立醫院改革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政府責任要到位,我經常問為什麼政府要辦醫院呢?其實需要解決最大多數人的看病的問題,如果是靠市場來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30年的中國實踐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所以到了這個關節眼上政府的投入才是最關鍵的,所以說財政的持續的穩定的投入是維持公立醫院公益性,保證人人享有醫療的最基本的保證。
  我國共有2千多個縣級行政單位,目前進已經進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縣大概有311個,2014年再增加700個試點縣,就覆蓋了全國縣級行政單位的一半了,到2015年實現縣級公立醫院階段性改革目標,指日可待。但是在300多個試點的縣級公立醫院,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呢。
  浙江玉環縣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改革碰到的問題和困難依然很多。玉環縣衛生局局長趙天傑表示,實行醫改,真正破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關鍵還在於政府要加大投入。
  趙天傑:政府還要加大對公立醫院的直接投入,特別是在人才培養、設備投入建設方面,另外一方面,化解住院難的問題,要多途徑想辦法,特別是在加大家庭病房的開設方面尋求突破,切切實實的緩解老百姓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
  採訪中,不少縣級公立醫院的普通醫生都希望通過醫改能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
  醫生洪偉峰說:其實作為縣級醫院的一個普通醫生,我們最大的心愿並不是想通過醫改來提高我們的社會地位或是工資待遇,我們希望醫生和患者能相互尊重和理解,最好能營造出患者滿意、醫生也滿意的一個和諧的醫療環境。
  福建建甌市位於福建省北部,隸屬南平市,建甌目前已有50多萬的人口,在城區有三家二級甲等的公立醫院,再加上鄉鎮的公立衛生院14所,即便是如此仍舊滿足不了市民看病的需求。雖然也進行了改革,但是到目前為止,真正要做到大病不出縣,對於居民來講依然是非常困難的。大部分市民傾向於到大城市就醫,他們認為,基層缺少合格的醫務人員,且難以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若是生了大病,更是需要好的醫療條件。
  而在浙江樂清市,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是從2012年3月開始的,啟動從陽光用藥工程也就是藥品零差價開始,老百姓從中得到了切實福利。但是對於醫院而言,這也就意味著財政壓力的加劇究竟是不是能夠持續長久,這也是現在目前樂清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所碰到的問題和困難。
  藥品零差價的實行讓樂清市民患病時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醫改給他們帶來的福利,但是醫院方面,也感受到了財政的壓力。
  樂清市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王軍:其實遇到的困難很多,大大小小的,其中最大困難是:我們實行了公立的改革以後,執行藥品零差價以後,引起了一些政策性的虧損,各地財政對公立醫院的補助力度不均衡,不充分,個別地區補助比例偏低。希望能適當的提高補助比例,促進醫院良性可持續發展。
  作為普通醫生,王軍希望在醫生能夠得到社會的尊重。
  王軍:我們對醫改的看法和要求一個呢就是希望政府增加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改變現有醫院的考核制度,以提高服務水平做為重要的考核指標,讓公立醫院真正的成為廣大人民服務的醫院。同時要提高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真正體現其技術的工作價值,才能激起工作熱情並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這個醫療隊伍。 第二就是保障醫務人員安全,引起全社會尊重醫生,依法維權。
  讓病人下沉,大病不出縣,真正要做到這一點還是需要對老百姓樹立起對當地的縣級公立醫院或者是基層醫療部門的信心。但是實際情況還是不足的,由於縣、鄉這一級的醫療設備,包括技術有限,很多農村重病患者需要緊急救助的時候,往往其實都是奔著大醫院去的,而真正到了大醫院其實也是輾轉看病造成了很多困難。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任務從目前來看其實還是降低藥價,從各地記者對試點醫院的調查來看,這方面的改革成效還比較明顯,而且也比較好操作。
  為何以降低藥價作為改革的主要任務?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周子君:藥價可能是中國比較突出的問題,因為我們國家藥價在基層醫院60%左右,大概這麼一個比例,所以在很多醫院裡頭老百姓反映藥品的價格都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所以這樣可能是第一步我們從藥品開始來切斷利益,就是醫院和藥品的利益。
  好像管藥比管人或者是從人來改革的話似乎會更容易一些,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啟動以來,很多地區嘗試著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想解決自己關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包括醫療隊伍的問題,比如合作共建、委托管理。比如金陵藥業參股了江蘇宿遷醫院,康美藥業整體收購梅河口市、通化市等公立醫院。
  社會資本開始介入公立醫院改革有怎樣的積極意義?
  周子君:大部分老百姓都希望有病了以後得到醫療服務,所以對政府、醫院,基層醫療服務力量不足、水平不高,需要用社會力量解決。另外,老百姓的醫療服務需求水平是不一樣的,從公立醫院來講可能是保基本,但有一些老百姓還有一些其他的醫療服務,這些可能是需要社會力量介入,所以這也是鼓勵一些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行業、進入公立醫院的初衷。
  社會資本介入,公立醫院最後會不會變成私立醫院?
  周子君:現在政府應該管的還沒有管到位,不該管的管太多。對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很多具體的指標不一定是政府來管的,需要醫院自己解決,比如價格宏觀的管理控制。政府在宏觀管理公立醫院和私立民營醫院應該一視同仁,用共同的監管的辦法來管理,不能把一些公立醫院通過托管以後變成一個私營的醫院或者是盈利性的醫院。
  2015年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會在全國範圍推開,在這場改革推進的進程當中應該註意哪些問題?
  周子君:第一,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第二,怎麼樣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的問題。
  現在有的問題就是政府管得太多了,醫院和醫生提供醫療服務沒有積極性了,政府需要加強補助。政府補給醫療保險包括新農合和居民醫療保險,這樣就會有一種新的機制——花錢買服務,老百姓去公立醫院也是買服務,到私立醫院也是買服務,這就能保證醫院的相對可持續發展。這個可持續發展是醫院的收支平衡的問題,光靠政府的財政補可能不是辦法,長期的可持續可能依然是一個挑戰。  (原標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將全面鋪開 政府仍須加大投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44mlkv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